中国(上海)自贸区管理创新的动力

网站首页    TISA系列    中国(上海)自贸区管理创新的动力

中国(上海)自贸区管理创新的动力

1、自贸区的发展理论

在全世界主权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的认知而言,基本是基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社会创新精神和社会发展观所指引的。这种趋势从上世纪的60年代至今虽然不能说走得非常成功,更多是憧憬和希望的产物,但是客观的作用则是正在向全世界蔓延和扩张,它是刺激全球经济的兴奋剂的组成部分,也是主权国家政府赖于政府“有形的手”来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生长核,无疑是政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种“有所作为”方式。更有一些未来学家们以深邃的眼光洞察到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摇篮”,是实现“大同世界”的“胚胎”的乐观推测所形成的理论,支撑着全世界主权国家内的政府为此乐此不疲。事实胜于雄辩,1948年由23个签约国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4条第4款明确地提出,建立关税联盟和自由贸易区对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的一体化和扩大贸易自由化是有好处的。这一乐观的理论并没有被WTO的成员国家所抛弃,这是因为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论和波浪式发展的经济社会规律所决定的。以赫尔施曼为代表的“不平衡成长论”学派认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各国的成长过程是不平衡的,发展就是一系列连锁着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经济发展理论可以归结为哲学上的“波浪式发展规律”。凡是运动都会起波浪,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是波浪式运动。而波浪式发展形态就是矛盾运动的平衡性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的表现。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是一切事物推动发展的基本形态。在世界贸易自由化产生区域性、集团性和规则性的特征时,在一个国家内、或在几个国家的边境交界处,或由几个国家共办的自由贸易区或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其他自由区,实行具有一定限制性自由贸易政策,取消部分的贸易、金融限制和关税壁垒,实现与国际经济体惯例的接轨。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需求的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交换。这样的自由贸易区确实具有示范和样板的作用。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之后提出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和“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主张,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思想。(图8)图片1

当然,在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中持悲观论的学者也不少,即使悲观论者的意见对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自由贸易区得到了一些印证,也无法阻挡主权国家“自由心证”的力量,主权国家的行政和立法部门的统一,使得悲观论者的“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得不偿失”、“让人失望”,在实现其预定目标方面或者是目标落空,或者是收效甚微,都显得无关重要,到目前没有任何国际组织对自由贸易区的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报告,但是国家意志的行为,至少能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曾经发挥过有效的作用,即使部分自贸区日渐式微,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辉煌,笔者在考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济后发现,即使当地的自贸区有所衰落,也是地区经济总体环境和经济周期带来的衰退,客观上讲,自贸区国家之间在减少贸易摩擦、关税的平衡作用下,对于区域间的国民是有益的;有的学者对于盲目争相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势头感到担心,总是怀疑经济蓬勃发展的周期或者时代已经过去了,甚至有德国经济学家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或维持经济特区是对国民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由贸易区对内地的封锁一般会对交易和资源的流通起阻碍作用,长此以往,对经济增长不利,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后果,进而加剧地区经济间的差距,最终破坏国家的统一。欧盟通过多年的自由贸易到货币统一,边境开放,经济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萧条和衰退,似乎为悲观论者做出了有力的佐证。然而,如果仔细研究欧洲共同体的存在、发展和欧元体系的建立,都似乎不能回避欧共体国家中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和贡献,欧洲经济的衰落是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周期和轮回?也不能否认主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起飞阶段,自由贸易区作为“飞地”繁荣经济的往日辉煌!更不能预测这些昔日的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如何转型和创新达到的辉煌,如现代文明、大数据时代引领的现代服务经济、创意创新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数码经济、高新技术的孵化等等在昔日的自由贸易区中非凡的蜕变,这种转身和蜕变虽然来得不经意,但是主权国家的决定和立法机构的应变总是迟于商业市场的敏感度的。因此,用创新的精神去进行制度规制的设定,却能提供我们一种新的法治和商业有效互动的思维模式。

2、中国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实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致力于入世的承诺的兑现和积极探索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从中取得了经验和动力。2010年6月29日大陆与台湾地区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ECFA指在世贸允许的框架内,两岸类似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协议。

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和2003年10月29日,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规定,到2012年6月底,1741种香港原产货享受零关税。自2013年7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新完成原产地标准磋商的17项香港原产商品和12项澳门原产商品,实施零关税。2004年11月、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以来,超过5000种税目的商品已全面降税。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

中国和瑞士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自正式启动以来经过了九轮谈判,2013年7月6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63.1亿美元,2013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规模达到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截至今年5月,瑞士累计对华投资52亿美元。在内容的探索上,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包含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削减瑞士产品进口关税的条款,其中包括药品、手表和机床产品等。瑞士手表制造商希望中国政府能下调手表进口关税(现为11%),以及一项价格超过1500瑞士法郎的手表还要缴纳20%奢侈品税的规定。中国希望能向瑞士出售更多纺织品和农产品。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FTA) 第六轮谈判启动。若谈判顺利,双方有望就市场开放程度,确定敏感、超敏感和一般品目的比重等“基本方针”达成初步一致。“基本方针”实际上是谈判的大框架,在启动各品目商品的自由化率的谈判前,先将对象品目分为一般品目(10年内废除关税)、敏感品目(10年后废除关税)和超敏感品目(排除在降低关税对象之外),并确定比重。一直以来,韩国将农产品,中国将工业品划定为敏感品目或是超敏感品目,使得谈判没能取得进展。韩中FTA最大受惠品目是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信息通信 (IT)、汽车及其零部件、石化产品等。这些商品目前在出口中国时适用较高的关税税率。一旦关税被下调或是废除,这些商品的竞争力将大幅提高。另外,韩国服务行业因为水平领先于中国也将是主要受惠行业,娱乐、软件等产业会得到切实利益。知识产权问题可以通过FTA得到解决。韩国预测农产、水产、畜产业在今后15年内将蒙受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7.65亿元)的损失。在FTA生效5年后,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增加1.25%,生效10年后可增加3.04%。

中国在双方和多边贸易体系的自由化努力,曾获得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重视,2013年6月28日,他敦促中国采取行动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双方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因食品市场问题未达成一致一度陷入停滞。双方6月初举行了第19轮谈判。澳洲是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和第三大牛肉及原糖出口国,农产品年出口额约为360亿澳元(约合334亿美元)。中国和澳洲双边年贸易额约为1,200亿澳元。澳洲希望成为亚洲粮仓,以满足全球粮食需求增长。中国则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把目光放到澳洲农场,以提高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保障。

中国对非洲的自由贸易,自2013年7月1日起,对进口原产于埃塞俄比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等29个已经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的7831个税目产品(含棉纱)实施95%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自2013年7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对原产于瓦努阿图共和国(已经完成换文手续,2013年2月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7831个税目产品实施特惠税率。这里只是列举而已。

在推进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服务贸易自主有序渐进开放,以此作为有效推进服务贸易开放的可行选择。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采取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模式,下一步可重点研究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服务产业具有明显互补优势的特定国家采用否定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开放模式,并推动我国开放战略升级,打造升级版的自由贸易区,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应该看到,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领土并不乐观。(图7)中国低于欧美日和一些小国,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扩张经济领土,促进贸易,加强经济合作,提升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作为便利的口岸和发射点,帮助国内消化过剩产能,以开放促转型。图片2

 

  资料来源:韩国企业财政部,IMF

作者:夏善晨,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商务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取向-基于T三角的思考课题》

本研究课题得到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资助

2020年2月27日 10:29
浏览量:0